• 联系电话:0771-4730936

书评:萧红《呼兰河传》

《呼兰河传》是作者萧红最后的著作,写于1940年,被香港“亚洲文坛”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。当时的萧红一人孤身来到香港的时期,而此时正值战争年代,战争所带来的孤独和恐慌,以及身缠疾病,都给她带来了困扰,因此怀念儿时的故乡成了她心中的一丝温暖。


《呼兰河传》作为一部回忆性的小说,它既像萧红的自传,又像是在展示呼兰河的风土人情。小说全文分为七章,细致地描写了萧红记忆中的呼兰河,呼兰河的景,物,人,事,尽皆展现在读者眼前,这些文字平静地讲述着她与呼兰河的故事。

文中的语言初读时给人以轻松舒畅的感觉,仿佛就是作者远离故乡多年,带着浓浓的乡愁在对读者娓娓道来故乡的种种。还有诙谐幽默的语言,读来让人感到好笑,但往下阅读,心情越沉重,作者文笔犀利,以讽刺的手法向我们展示出当地人情世故,真实且耐人寻味。

《呼兰河传》中故乡的美景,让人心驰向往。其中印象最深刻的“火烧云”。晚饭一过,便是全家人最悠闲的时刻,大人小孩在家门口坐着休息,一起欣赏天边的火烧云。而火烧云底下,平常的人家平常的美好生活正在进行着。文中细致地刻画着温馨的场面,让人仿佛看到了眼前真实的场景,童年故乡,寻常人家,在夕阳火烧云的照耀下,格外美好。

除了童年的美好,呼兰河的人们还有着令人讽刺的一面。文中小团圆媳妇12岁被卖给了老胡家做童养媳,婆婆为了让她更听话、更懂事,不停打骂说教,小团圆不仅要被婆婆的封建腐朽观念迫害,还被婆婆当成一件物品一样用钱来衡量价值,直至她不幸去世,也没有获得作为人的尊严。

《呼兰河传》除了美好的印象,萧红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是她寂寞的心境。或诙谐的语言,或讽刺的笔调,这是萧红在刻画记忆里的那个单调刻板的小城以及庸庸碌碌的人们。除去她内心的孤寂,以及对人情世故的讽刺,还有着她对于呼兰河小城的眷恋以及对童年温情时光的怀念。两种情感对比冲突,使《呼兰河传》具有了强烈的情感色彩,让人不禁开始思考我们的社会和多面的人性。

 

 

 

(作者:新闻本1601班 叶茵茵)


Baidu
sogou